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坐落在成都青羊宫旁、浣花溪畔的四川省人民医院,建于1941年,前身四川省公立医院是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52年命名为四川省人民医院,1989年评为首批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2002年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前身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四川分院)合并,成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2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挂牌。2013年,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牌。
医院以院本部为主体,依托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和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辅以天府新区医学中心、城东病区、草堂病区、皮肤病性病研究所和实验动物研究所,形成“一体两平台五翼”,集临床医疗、干部保健、医学科研与医学教育为一体的集团化发展格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文化先进单位等荣誉。
医院开放病床4123张,现有职工67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325人,高级职称专家866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11人,“万人计划”1人,列入省院士培养工程人选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专家1人。拥有世界一流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PET-CT、TrueBeam直线加速器等医疗设备,开展了器官移植、细胞移植、大血管、瓣膜置换等高新手术,拥有人类疾病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检测技术、人胰岛细胞分离和移植技术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尖端技术,是国家卫计委“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首批国家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及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医院。
医院学科齐全,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检验科、临床护理、肾脏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临床药学),4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人类疾病基因研究、超声医学、器官移植转化医学、个体化药物治疗),29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省级质量控制中心、19个研究机构和多个国家级基地,医疗协作工作组(中心)构成了强大的优势学科集群,为科研和新技术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近百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其他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90余项,发表SCI论文600余篇。以开放姿态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医学机构、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建立国内第一个异种移植实验室、与美国犹他大学合作建立人类疾病基因研究实验室等。医院创办的医学期刊《实用医院临床杂志》被评为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为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及四川省急救中心所在地,医院牵头组建西南唯一一支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也是唯一适应高原恶劣环境的国家级卫生应急救援队伍,成立四川省预备役高炮师野战医疗分队,承担着全省大型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出色完成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等大型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在2015年尼泊尔强烈地震发生后,以医院为主体的中国首支政府医疗队成为到达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国际医疗队,为增进中尼友谊、展示中国形象、赢得国际赞誉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和四川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医院已在5个博士研究生专业、27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900余人;是国家卫计委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每年为社会培养合格住院医师400余人,接受医学院校实习生1500余人;设有中等专业护士学校,每年培养护士500余人。
医院努力履行公益责任,积极实施“松散型医疗集团”和“全域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战略,医联体辐射全省21个市、州,托管各类医院10家,有效带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壮大。医院每年派出医疗队对口支援仪陇、通江等地,为基层送医送药,培训基层医护人员。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大力推行远程医疗,促进群众合理有序就医,取得初步成效。近10年,院流动眼科手术车医疗队到达四川省50多个边远地区,为2万余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
党和国家、各级政府十分关心支持医院的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听取医院抗震救灾工作汇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次到医院视察指导,均对医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先后到医院视察,亲切看望慰问医护人员。中央一些部、委领导,以及省、市各级党政领导也多次到医院视察、慰问、指导。
展望未来,秉承“厚德、至善、求精、图强”精神的省医人,把目标锁定在国内国际医学领域的前沿,努力争创全国一流临床研究型医院。